出自《明史》的成语-尊龙凯时
释义:形容文词艰涩,拗口难读。
出处:《明史·文苑传三·李攀龙》:“所拟乐府,或更古数字为己作,文则聱牙戟口,读者至不能终篇。”
释义:形容为所欲为,无所忌惮。
出处:《明史·朵颜传》:“于是长昂益跋扈自恣,东勾土蛮,西结婚白洪大,以扰诸边。”
释义:形容声势迅猛。
出处:《明史·戚继光传》:“大猷老将务持重,继光则飙发电举,屡摧大寇,名更出大猷上。”
释义:随波逐流,随风而倒。比喻胸无定见,趋势而行。
出处:《明史·赵炳然传》:“世宗朝,璁、萼、言、嵩相继用事,六卿之长不得其职。大都波流茅靡,淟涊取容。”
释义:没有一点差错。
出处:《明史·王琼传》:“继者按稽之,不爽毫发。”
释义:掣:牵接。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。形容衣服破烂,生活贫困。
出处:《明史·刘应节传》:“边长兵寡,掣襟露肘。”
释义:指钱财缺乏,力量不足。
出处:《明史·赵炳然传》:“浙罹兵燹久,又当宗宪汰侈后,财匮力绌。”
释义:比喻目光短浅,只注意微末细节。
出处:《明史·黄道周传》;“自古迄今,决无数米量薪,可成远大之猷;吹毛数睫,可奏三五之治者。”
释义:磨砺名节,奉行公事。
出处:《明史·周延传》:“延颜面寒峭,砥节奉公。权臣用事,政以贿成,延未尝有染。”《明史·梁材传》:“砥节守公如一日,帝眷亦甚厚。”
释义:指法令、礼乐、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。
出处:《明史·文苑传·徐一夔》:“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,纂《经世大典》,一代典章文物粗备。”
释义:洞:透彻;烛:照见;奸:奸诈。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。
出处:(严)嵩稔恶误国,陛下岂不洞烛其奸! 《明史·董传策传》
释义:杜:杜绝,断绝;慎:谨慎。杜绝细微,谨慎防备萌芽。即消灭祸患难与共于萌芽状态之中。
出处:《明史·胡松传》:“松言边兵外也而内之,武库仗内也而外之,非所以重肘腋,杜微慎防也,执弗许。
释义:犹言党邪陷正。与坏人结伙,陷害好人。
出处:《明史·路振飞传》:“崇祯四年征授御史,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,党邪丑正,祈立斥以清揆路。”
释义:危害国家和人民。同“蠹国害民”。
出处:《明史·方从哲传》:“代营榷税,蠹国殃民。”
释义:方正:品行正直;阿:阿谀,诌媚。指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诌媚。
出处:《明史·王徽传》:“有方正不阿者,即以为不肖,而朝夕谗谤之,日加浸润,来免改疑。”
释义:指迅速运送粮草。同“飞刍挽粟”。
出处:《明史·伍文定传》:“而文定决意进兵,一无顾惜。飞刍挽粮,縻数十万。”
释义:指逢迎坏人,助长恶行。
出处:《明史 ·张文明传》:“且言江彬遣恶导非,亟宜行诛,朝臣匡救 无闻,亦当罚治。”
释义: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、憎恶。同“愤世嫉俗”。
出处:《明史·姜士昌传》:“居恒愤时疾俗,欲以身挽之。”
- «
-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