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《晋书》的成语-尊龙凯时
释义: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。
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惠帝纪》:“封建诸侯各世其位,欲使亲民如子、爱国如家。”《晋书·刘聪传》:“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,故皇天亦祐之如子。”
释义:将八公山上的草木,都当作是士兵。形容极度惊恐,疑神疑鬼。
出处: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“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,见部阵齐整,将士精锐;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,顾谓融曰:‘此亦劲敌也,何谓少乎?’怃然有惧色。”
释义:宗:被人所效法的人物。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。
出处: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制曰:‘故足远超枚(枚乘)马(司马相如),……百代文宗,一人而已。’”
释义:背:背叛。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。
出处:《晋书·刘聪传》:“沈等皆刀锯之余,背恩忘义之类。”
释义:形容著名的文章。也指有名的作家。
出处:《晋书·王珣传》:“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,既觉,语人曰:‘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’”
释义:拨开乌云见到太阳。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。也比喻疑团消除,心里顿时明白。
出处:《晋书·乐广传》:“此人之水镜,见之莹然,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。”
释义:学识广博,有多方面的才能。
出处:《晋书·郤诜传》:“诜博学多才,环伟倜傥,不拘细行,州郡礼命并不应。”
释义:阙:通“缺”,缺失。拾遗:补录遗漏。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。
出处: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圣王将举大事,必崇三讯之法,朝置谏官以匡大理,疑承弼以补阙拾遗。”
释义:伯道:邓伯道。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。
出处:《晋书·邓攸传》:“天道无知,使邓伯道无儿。”
释义: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。
出处:《晋书·刘颂传》:“虽有所犯,轻重甚殊,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,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,以惑众听,因名可乱,假力取直,故清议益伤也。”
释义:指天下一统。八纮,指八方极远之地。
出处: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廓清梁、岷、包怀扬、越,八纮同轨,祥瑞屡臻。”
释义:高出众人。多指才能。
出处:《晋书·夏侯湛传》:“弱年而入公朝,蒙蔽而当显举,进不能拔群出萃,却不能抗排当世。
释义:手持蟹螯饮酒。古人视为人生一大乐事。
出处:语出《晋书·毕卓传》:“卓尝谓人曰:‘得酒满数百斛船,四时甘味置两头,右手持酒杯,左手持蟹螯,拍浮酒船中,便足了一生矣。’”
释义:使国家沦亡,家庭败落。
出处:《晋书·列女传·刘聪妻刘氏》:“自古败国丧家,未始不由妇人者也。”
释义:犹言甕中捉鳖。比喻敌方已被控制,无法逃脱。
出处:《晋书·张玄靓传》:“旋谓基曰:‘綝击其东,我等绝其西,不六旬,天下可定,斯闭口捕舌也。’”
释义:拨开云彩看见太阳。形容受到启发,思想豁然开朗,或比喻见到光明,大有希望。同“拨云见日”。
出处:语出《晋书·乐广传》:“[卫瓘]见广而奇之……命诸子造焉,曰:‘此人之水镜,见之莹然,若披云雾而睹青云者也。’”
释义:平定乱世,救济时势。同“拨乱济危”。
出处: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太祖皇帝拨乱济时,扶翼刘氏,又用受命于汉。”
释义:遑:闲暇。没有闲暇的时候。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情。
出处: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故荷戈驱驰,不遑宁处,前后表陈,于今历年矣。”
释义: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。形容处世潇洒旷达。
出处:《晋书·石苞传》:“石苞……雅旷有智局,容仪伟丽,不修小节。”
- «
- 1